您好!今天是:

靳国芳家庭:传承红色家风 身教大于言传

发布时间:2021-07-20  来源:石家庄文明网
分享到:
0
我叫靳国芳,1937年5月生,中共党员,河北省石家庄市 裕华区 建南社区学雷锋志愿者工作站站长。对中国人来说,有家就有家风。家风实质上是一个家庭内在的精神动力,更是生长在其中的每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。好的家风,对家人,尤其是对孩子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道德素养、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等,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。可以说,好家风,是一个家庭的无价之宝。

家风,听起来抽象,却具化在生活的时时处处。和老伴郭普林几十年来相濡以沫,注重言传身教,培养了子女良好品德,树立了孝老爱亲、友善睦邻的淳朴家风,并将其传承得淋漓尽致。如今,我的家庭三代人和睦相处,其乐融融,在服务社区、帮助邻里、投身公益的行动中,更是全家总动员,共同向社会传递正能量。

“红色”传承:除了两个孙辈,其余都是党员

我们一共八口人,除了两个孙子辈的外,其余六人都是党员。和老伴郭普林都是生在旧社会、长在红旗下,可以说是“在苦水中泡大,在甜水中成长”起来的,在党的阳光下才得以翻身解放。我们经历过抗日战事、土地革命、三反五反等运动,对“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”有着深刻的体会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。

出生于东北松花江畔,幼年时生活极度贫困。解放后,才走进小学读书。那时,的父亲卧病在床,家里没有经济来源,家里还有年幼的弟弟妹妹。在政府关怀下,提前到军工企业参加了工作,还先后上了职校、干校。党给了我新生活,党的恩情一生难忘。从那时起,心里就埋下了跟党走、为人民服务的种子。

曾经,我的老伴郭普林有一件事让特别羡慕,那就是,早在1960年,他就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。我1963年就成了入党积极分子,1965年,党组织把我列为重点培养对象,准备发展入党。可是,受家庭成分错划的影响,入党一事被耽搁下来了。尽管如此,始终坚持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,入党的意愿更加强烈了。2013年,76岁的向社区党组织再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。2014年7月1日,面向党旗郑重宣誓,加入中国共产党。那是我这辈子最幸福、最光荣的时刻,半辈子心心念念的梦想终于实现了。回忆起当时入党宣誓的场景,至今仍然十分激动。

靳国芳和郭普林育有一儿一女,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,孩子们从小就在学习、工作中听党话、跟党走,始终保持对党和国家的热爱、忠诚。目前,儿女均已成家立业,并与自己的另一半都加入了党组织,成为了光荣的共产党员。

“敬业”传承:兢兢业业奉献,荣获各级奖项

无论是在吉林省敦化市,还是河北省石家庄市,无论是在幼儿园、财务室、计量室,还是车间统计组、宣教处等,都始终如一:干一行、爱一行、钻一行。而这种勤奋进取、忠诚奉献的精神,在的家庭中也是代代传承。

我刚开始在敦化的一个军工企业幼儿园作保育员,由于工作出色,不到半年,就被送到保教干校进修,回到单位后便升为教养员兼管理员。1967年,我的全家调到石家庄。在3302工厂,先后在3302工厂幼儿园、财务室、计量室、车间统计组、宣教处工作。

3302工厂计量室进了一台新型万能工具显微镜,对提高产品质量、技术水平很重要,但是没有人会操作。便自告奋勇,从头学起,全身心投入学习钻研,逐渐摸索掌握了技术要领,成为业务能手;修炮车间缺人手,那是全厂最脏最累的地方,却毅然报名;为了让职工接受系统教育,不服输的克服重重困难在工厂办起电大、函大教学点,青年工人们有了自己的大学。从那里走出了一批大学生,后来成长为各个方面的骨干……可以说,哪个岗位需要,就去哪里。我15岁参加工作,55岁退休,在军工企业干了40年,党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,干就得干好。

在工作中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赞扬和认可,郭普林自然也不甘落后,从石家庄市电机工厂石家庄市美术服务部,再到省国资委,他的敬业勤奋也是有目共睹,并获得过多个奖项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虽然没有亲赴抗美援朝战场,但作为一名工程兵,郭普林荣立了抗美援朝三等功。

孩子望着我们忙碌的身影,看着我们获得的荣誉,在我和老伴的影响下,我的儿女们个个勤奋进取,学业有成;工作中认真负责,爱岗敬业。受文革影响,我的儿子没能读大学,但他并没有止步不前,而是自己奋发图强、刻苦自学,通过艰苦的四年走读,最终毕业于河北大学汉语言文学系。女儿同样勤奋进取,从华东工学院毕业。

参加工作后,这一对儿女始终保持着我们忠于职守、甘于奉献的良好作风,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分别取得优异成绩,并屡获殊荣:儿子是全市跨世纪拔尖人才,曾多次获得单位先进工作者称号,并荣获全国文明城创建一等功;女儿不仅被评为为全市优秀公务员,更获得过省级、市级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称号。

“雷锋”传承:服务邻里社区,无私帮助他人

“如果你是一滴水,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?如果你是一线阳光,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?”《雷锋日记》中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,代表了一个崭新时代的道德向往,也深深影响着

与雷锋是同时代的人,对于那一代人来说,雷锋不只是一个名字,更是一个时代的标志,代表着助人为乐的精神。从年轻时就努力成为一个像雷锋一样给大家带来温暖的人,多次被评为学雷锋积极分子。

1992年退休后,很快在社区找到了“舞台”。建南社区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,是典型的老旧小区,空巢老人多、困难群众多。从帮助身边困难群众开始,搞起了志愿服务。为了方便大家联系,把自家的电话号码公之于众,干脆办起了“大靳热线”。近30年来,记录热线的笔记本不知用完了多少个,每个笔记本上都一条一条记录着社区居民每天的意见、建议和求助,每一条都热心去协调解决,有求必应,随叫随到。谁是孤寡老人,谁是残疾人,谁家有病人,她如数家珍。群众有大事小情都愿找,居民的大事小事都惦记。先后与社区十多户空巢老人、低保户、残疾人家庭结成了帮扶对子,啥困难都帮,啥事儿都管。两户空巢老人把家门钥匙交给,方便随时去照顾,也方便有紧急情况时救助。经常照顾的一位老人患上老年痴呆症,儿女都不认识了只认识……群众有“六心”——真心、善心、爱心、耐心、细心、热心,亲切地称为“雷锋奶奶”。

坚持不懈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,先后被授予河北省道德模范、“中国好人”、“全国孝老爱亲之星”、“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”等荣誉。

为了支持的工作,郭普林不仅主动担起了全部家务,而且还做起了的助手,被大家戏称为“五大员”:炊事员、保洁员、接线员、照相员、驾驶员。在的影响下,全家形成了扶贫济困、热心公益、与人为善的好家风:家人纷纷尽自己的能力帮扶贫困,多次到山区为贫困户送去粮油米面和生活用品;资助贫困学子求学;遇到国家灾难时积极捐赠钱和物品。

“只要有时间,我和我哥肯定会跟我妈一起去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吃的、穿的、用的。”我的女儿郭冬冬说,遇到下雨天,当她发现在雨中等车的老人、孩童或者残疾人时,总会摇下车窗,问他们是否需要搭载一程;下班遇到提着重物的才给,也会搭把手。“敬老爱幼、扶弱济困,这是我们应该做的。”郭冬冬说。

“孝老”传承:百善以孝为先,相处其乐融融

“百善孝为先”,这是我的家庭几十年坚持的家风之一。

上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,我的父母被困在吉林市姥姥家,而奶奶则在敦化老家。父亲惦记奶奶,可是由于打仗根本不通车,父亲竟步行600多里地,一路从吉林市走到敦化。因为打仗,大路不敢走,走的都是山间小路,走了20多天,父亲回到家看见奶奶安全才放心。这件事对触动非常大,也让自己对“百善孝为先”有了更深的了解。

无论是参加工作还是之后的成家,每年都会给父母邮寄吃的、穿的,那时候都是用麻袋装。回太原婆婆家时,每次都会给婆婆300元,那个年代,我跟老郭每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就90来块钱。不管任何时候,孝老敬亲都是本分。

家,孩子们的“孝”体现在常年坚持的每周日、节假日的家庭聚会上。为了让我们老两口高兴,每逢周末、节假日,儿女们就带着我们去春游、采摘、泡温泉、看文艺演出,有时在家中唱歌、打扑克牌……“不管工作多忙,我和我哥从来没有让我爸妈自己去过医院,都是我们开车接送、陪着做各项检查。”郭冬冬说。

每每想起或者看到孩子们这样团结孝顺,和郭普林老两口总会情不自禁地喜笑颜开好的家风能让家庭和睦、孩子们事业顺利,我们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公益事业,并且成为最幸福的老人。


回到顶部
石家庄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
  • 石家庄文明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
  • 联系电话:0311-87851600
  • 建议使用:1024*768分辨率 IE8.0以上版本浏览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