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为王风琴用废品制作的花篮。(图片来源:石家庄日报 记者 赵元君)
图为王风琴教居民们用废品制作小物件。(图片来源:石家庄日报 记者 赵元君)
在裕华区电业一社区,住着一位不折不扣的“环保达人”和“公益先锋”,她叫王风琴,最擅长将废旧物品做成一些实用的小物件,不仅如此,她还经常亲手编织帽子、毛衣等物品捐给困难群体。多年来,她用一双巧手诠释着环保的新概念,用自己作品传递着爱心。
王风琴今年63岁,是银行的一名退休职工,家住裕华区槐底街道电业一社区。她和老伴儿都有退休金,儿子也有份不错的工作,一家的生活其乐融融,按说正是享清福的时候,可王风琴从1996年就热衷于各类公益事业,如今退休了依然有颗闲不住的心,总是琢磨着想做点事来帮助她人。
打小,王风琴就喜欢钻研钩、编、织等手艺,如今更是炉火纯青。她经常用剩下的毛线或废旧的衣服编织些帽子、沙包、工艺品等小物件。这些东西做好后,她就拿出去摆地摊,得来的钱自己一分不要,通通都捐给孤寡老人、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等群体。
从2005年开始,每到冬季,王风琴还会用摆摊赚来的钱购买毛线,然后编织成爱心帽子,送给环卫工人、社区贫困户以及山区的孩子们。当时,她还在石家庄老年大学任编织老师,听说王风琴的善举后,很多老师和学员都主动参与,他们还为此专门建立了一个公益团体。仅2015年一年,王风琴就和老年大学爱心团队共同编织并募捐帽子150顶,旧衣服500余件,捐款5000余元!如今这项爱心帽捐助活动已坚持了11年,大家都一致认为,只要自己还能干得动,活动就会一直坚持下去。“在家闲着没事,出去摆摆地摊挣点钱,给需要的人献献爱心,我这也算发挥余热了!”王风琴说。
除了编织,王风琴还善于废物利用,别人不要的空易拉罐、空瓶子、废旧光盘等东西,她都当作宝贝四处收集。在她的巧手下,这些东西往往能变成笔筒、小花篮、挂历、纸抽盒等实用物品。一来二去,街坊邻里都知道王风琴有着“变废为宝”的绝活儿,于是纷纷上门来讨教,而王风琴也是来者不拒,不但会手把手保证教会,还经常借机宣传“绿色生活”的文明理念。“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只要肯想,肯动手,谁都能做到变废为宝!”这是王风琴经常挂在嘴边的话。时间长了,大家还送了王风琴一个“环保达人”的美称。
多年来,王风琴的善举也赢得了诸多荣誉,她曾经荣获“裕华区优秀志愿者”、“巧手创富示范户”、“全国五好文明家庭”等多项荣誉。她的“莲花表”等多个创意环保作品,也在石家庄家庭手工大赛中多次获奖。面对赞誉,王风琴很是谦虚,她说:“如今市里正在争创文明城,我这也算是尽份绵薄之力吧!”(石家庄日报 记者 赵元君)